在烟波浩淼的太湖之滨,钟灵毓秀的灵山脚下,有一座气势恢弘的佛教建筑——梵宫,自建成以来就受到了万众瞩目。
灵山梵宫是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的举办地,被来自世界各地的佛教大师由衷赞誉为“世界级佛教艺术殿堂”。
其珍宝荟萃、光彩四溢的磅礴气势,让每年百万中外游客,在此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文化与佛教禅意的完美融合,感受心灵的澄明与宁静。
梵宫之禅
梵,源自古印度语,是“梵览摩”的简称,表清净、寂静之意。那里“光明照耀”,“亿耳细声于宵夜,提婆飏响于梵宫”。
梵宫之源
灵山胜境有佛、法、僧三条主线,而梵宫是法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因此在设计时,需兼顾佛教文化、建筑美学等诸多方面的考究。
在深入解读佛教文化后,灵山梵宫的设计团队(由设计总负责人钱健<现为上海圆直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所带领的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团队),将目光聚焦于“华塔”这样一种既能象征佛教文化,又能代表中国佛塔建筑精髓的形态元素。
梵宫华塔的布局引用了佛的五方五佛,以退台的建筑主体上按方位设置五座花塔作为基本的形态特征。五塔代表佛教金刚界五部主佛,即中央的毗卢余那佛、东方不动如来、南方宝生如来、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如来。
整座梵宫犹如五朵含苞待放的金色莲花,高下错落,遥指苍穹。层层裹卷的花蕾之间含藏着一座座精巧的佛寺,每一莲瓣代表“如微圣殿”的一个小世界。寺依花立,花聚成塔,塔在寺中,如此连绵往复,构成了“五方五佛”“五佛五智”“莲花藏世界”的象征。
这样一座瑰丽璀璨的建筑奇观,是对佛禅文化的虔诚敬仰,是对中华建筑文化的传承与致敬,更是中国当代留给未来的建筑文物和文化遗产。
“我国的上万座佛塔,是古代高层建筑的代表,其用料之精良、结构之巧妙、技艺之高超、类型之丰富,远远超出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笔端。”
塔的故事
相传佛陀释迦牟尼圆寂后,舍利被分成八万四千份,有波婆国等八国八分舍利,各自奉归起塔供养。
佛塔最早用来供奉和安置舍利、经卷和各种法物;常刻有建塔碑记﹑圣像﹑佛经等。
佛塔虽然是一种建筑物,但是佛教认为人们可以藉此缅怀佛陀,积累功德,受福快乐。
塔字由来
在公元一世纪佛教传入我国以前,我国没有“塔”这种建筑,也没有“塔”字。当梵文“STupa”与巴利文“Thupo”传入我国时,曾被音译为“塔婆”“佛图”“浮图”“浮屠”等,由于古印度的STupa是用于珍藏佛家的舍利子和供奉佛像、佛经之用,亦被意译为“方坟”“圆冢”。
直到隋唐时,翻译家才创造出了“塔”字,作为统一的译名,沿用至今。
中华佛塔建筑瑰宝
东汉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原,塔这样一种外来文化的建筑门类在东方大地上兴建。如同出了一个命题作文,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建筑传统的地区纷纷作答,从而形成形态万千的塔的样式。
受中国建筑形式的影响,早期的中国佛塔基本都是楼阁式塔,其次有密檐式塔、覆钵式塔、金刚宝座塔、缅式塔、华塔等。
图为窣堵坡及中国式塔
中国塔一般由地宫、塔基、塔身、塔顶、塔刹组成。地宫藏舍利,位于塔基正中地面以下。塔基包括基台和基座。塔刹在塔顶之上,通常由须弥座、仰莲、覆钵、相轮和宝珠组成;也有在相轮之上加宝盖、圆光、仰月和宝珠的塔刹。
图为山西应县佛宫寺释伽塔剖面图
(选自《中国古代建筑史》)
▶楼阁式塔
楼阁式塔的建筑形式来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楼阁,是中国塔的发展主流,多见于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
楼阁式塔的特征是具有台基、基座,有木结构或砖仿木结构的梁、枋、柱、斗拱等楼阁特点的构件。塔刹安放在塔顶,形制多样。有的楼阁式塔在第一层有外廊(也叫“副阶”),外廊加强了塔的稳定性,也使其更为壮观。
【左上】陕西西安大雁塔,又名慈恩寺塔,建于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取经归来的玄奘法师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修建,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
【右上】河北定州开元寺塔,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落成于宋仁宗皇佑四年(1052年),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砖木结构古塔之一。
【左下】山西应县木塔,也称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木构塔式建筑。
【右下】山西洪洞飞虹塔,前身为阿育王塔,现塔为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始建,是我国琉璃塔中最杰出的代表作。
▶ 密檐式塔
密檐式塔是一种由楼阁式塔演变而来的新式佛塔,在楼阁式塔的基础上,将楼阁的底层尺寸加大升高,而将以上各层的高度缩小,使各层屋檐呈密叠状,且塔身越往上收缩越急,外轮廓曲线极富弹性。檐与檐之间不设门窗,使全塔分为塔身、密檐与塔刹三个部分。密檐式塔多为砖石结构,由于多是实心,所以一般都将佛像雕塑在塔身的外面。
【左上】陕西西安小雁塔,始建于唐景龙年间(707年),又名荐福寺佛塔,因外形与雁塔(大雁塔)形似,又小于雁塔,故名小雁塔。
【右上】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建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距今已有1470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
【左下】云南大理千寻塔,全名“法界通灵明道乘塔”,建于唐代南诏国时期。塔身通体自上而下有两重塔基和塔身,檐数多达16层,高69米,是密檐式塔中檐数最多者、比例最为细高者。每层正面中央开券龛,龛内有白色大理石佛像一尊。塔心中空,在古代有井字形楼梯可以供人攀登。
【右下】北京西城天宁寺塔,是北京城区现存最古老的地上建筑,建于辽代大康九年(1083年),整座塔造型俊美挺拔,雄伟壮丽,体现了辽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也是研究辽代南京(今称北京)城址地理位置的重要依据。
▶覆钵式塔
覆钵式塔,又称喇嘛塔,是藏传佛教的塔,与印度的窣堵坡基本相同。覆钵式塔是重实心的建筑,供崇拜之用,被用作舍利塔,还可做僧人的墓塔,其形体大小不一。
覆钵式塔的造型在北魏时期的云岗石窟中就有出现,早期流入中国西藏,再从西藏流传至其他地区。
覆钵式塔的基本结构相同,有八种不同的风格。塔的每层结构都表达着一种宗教意义。覆钵式塔基本都是由四部分组成,从下向上分别是:基座、塔身、塔脖子、塔刹。塔脖子和塔刹象征着佛的头部,巨大的塔身蕴含着深厚的佛教内涵。
【左】山西代县阿育王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原为木结构,称“龙兴”;唐宋几经废兴,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建为砖塔。原有砖作相轮十三层,两层已毁,上覆盖盘,中装金顶宝珠。此塔造型秀美,雄健挺拔,雕艺高超,为我国藏式塔中之佳作。
【右】北京妙应寺白塔,建于元代,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座藏式佛塔。
西藏桑耶寺四色塔。位于西藏山南桑耶寺内,是西藏早期佛塔的代表,由白、红、黑、绿四佛塔组成。四塔分别建在乌孜大殿四角成直线的地方,象征四大天王,以镇伏一切凶神邪魔,防止天灾人祸发生。
▶金刚宝座塔
金刚宝座塔是佛教密宗的一种佛塔建筑形式,起源于印度。建筑样式为方形的塔座(金刚宝座)加上部的五座塔构成。它是根据大乘佛教金刚界“五部五佛”的意思而建。五座塔代表金刚界五部佛主,中间的为大日如来佛,东面为阿閦佛,南面为宝生佛,西面为阿弥陀佛,北面为不空成就佛。宝座上的塔有密檐式、楼阁式、覆钵式等多种,有的金刚宝座塔还建在佛教建筑顶上。由于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对金刚宝座塔的意境和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所以金刚宝座上的佛塔数目各有不等。中国现存的金刚宝座塔仅十余座。
【左上】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建于明代成化九年(1473年)。形式渊源于印度的佛陀伽耶大塔,并根据中国的传统建筑特点,进行了发展。它的整体规模比印度的佛陀伽耶大塔的规模小,但塔的金刚宝座部分却加高了,宝座上的五座塔在高度上相差不大,只是中间的一座塔稍微高一些,使五座塔的大小比例更协调。而且,这五座塔均采用了唐代密檐式石塔的造型风格,并在塔台的出入口处建了一座可遮风避雨的罩亭,使罩亭与五座塔自然融为一体,不但没有破坏整座塔的建筑艺术风格,反而使它更具神韵,更富有中国建筑的特色。
【左下】内蒙古呼和浩特慈灯寺金刚宝座塔,俗名五塔,蒙语名为“塔奔·斯普日嘎”,建于清雍正年间(1727-1732年)。
【右】四川彭州龙兴舍利宝塔,建于唐宣宗大中年间(847年—860年),是世界最高的金刚宝座塔。
▶ 缅式塔
约7世纪初,小乘佛教传入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等傣族聚居区。随着佛教的传入,具有地域特征、民族风格的傣族佛塔便应运而生。它在艺术造型上吸收了泰国、缅甸,以及国内各民族优秀传统,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佛塔艺术。
傣族佛塔的装饰艺术曾经历由古朴典雅到繁复华丽的发展阶段。早期佛塔的装饰图案简洁朴实,塔身装饰比较素雅,晚期佛塔装饰出现了雕刻图案,彩绘及陶塑饰物增多,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
从佛塔的立面看,傣族佛塔是由塔基、塔座、塔身和塔刹四部分组成,与汉传佛塔和藏传佛塔的结构相趋同。傣族佛塔,有的塔随寺建,有的寺随塔建;有的孤塔独傲,有的群塔林立。
在傣族村寨,佛塔奘寺比较普遍,它作为傣族信仰佛教的一种文化象征,与傣族村落和亚热带的大自然景色构成和谐统一的优美风光,传奇而迷离。
【左】云南景洪曼飞龙佛塔,据传这组佛塔最初建于傣历565年(1204年)。塔群建在山顶,共9座,塔基呈多瓣形的梅花状,主塔高16.29米,四周环抱着8个小塔,分布8角,塔身为多层葫芦形。每座小塔塔座里都有一个佛龛,佛龛里有一尊佛雕和一个佛像,佛龛有泥塑的凤凰,凌空飞翔,门口是两条泥塑的大龙。8个金色小塔顶上,每座挂有一具铜佛标,母塔尖上还有铜质的“天笛”。
【右】云南盈江允燕佛塔,又称曼勐町塔,允燕是傣语,意为吉祥、欢跃、令人向往的地方,是云南小乘佛教最重要的佛塔之一,始建于1947年。
▶ 花塔
花塔是北宋出现的新塔,其比例巨大且丰满的塔顶就像一层层的荷花花瓣,故称为花塔,也称华塔。花塔由主塔和附属小塔构成,全用砖砌。主塔底层四隅各附建一座扇六角形亭状小塔,小塔环抱主塔,高低错落,主次相依,精巧华丽,壮观秀逸。国内现存花塔(包括遗址)仅15座左右,全部在黄河以北地区,每一座都是名副其实的稀世珍宝。
甘肃敦煌城子湾花塔,位于敦煌莫高窟旁,约建于北宋早期,为现存唯一的土筑花塔,塔身雕刻非常精美。
【左】北京房山万佛堂花塔,又名陀里花塔,建于辽咸雍六年(1070年),是中国现存准确年代最早的花塔。
【中】河北曲阳修德寺塔,建筑年代不明,应早于北宋天禧三年,其造型是现存花塔的一个孤例。
【右】河北唐山药师灵塔,位于唐山寿峰寺内,始建于辽重熙年(1032年),曾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花塔。
【左】河北正定广惠寺花塔,又名多宝塔,建造年代不明,早可至唐,晚可至金,是中国砖塔中造型最为特异、装饰最为富丽的。
【右】山东历城九顶塔,建筑年代不可考,似为唐代遗物。塔顶中央及每角之上各筑方形三层叠涩挑檐小塔,共九座,故名九顶塔。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