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建筑设计中的装饰运用和控制

lingshanfangong

建筑文化是否也包含民俗文化?如何在建筑中体现民俗性,展现传统艺术之美?这是在常规建筑设计中很少碰到的问题,但在设计无锡灵山梵宫这样的大型佛教题材建筑中却是贯穿始终的一个课题。

  什么是文化? 谈论建筑的民俗文化表达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文化。 文化通常而言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文化包含了人类社会的知识、行为和物质存在以及凝结在这些存在中的思想意识。 一般来说,文化有精致文化与民俗文化之分。对于建筑文化,西方人在19世纪的看法是视建筑为三大艺术之一,将建筑归于精致文化范畴。而二十世纪中叶的另一种说法是以拉普晋为代表的建筑研究者,把文化视为民族文化的文化。在民族学中,文化的定义较接近民俗文化,把文化看做生活的方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其中包括信仰、思想与行为模式,建筑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生活方式的具体呈现,因此视为民俗文化的组成之一亦未尝不可。

如何权衡精致文化与民俗文化? 在梵宮的设计中,我们同时面临如何处理建筑的精致文化和民俗文化两方面的问题。我们崇尚的建筑文化一方面是先进新技术、先进观念的体现,而这些为建筑师所熟悉的技术与观念大部分来源于西方现代的建筑成就。另一方面,由于佛教建筑的特征性,当建筑师被痛苦地要求以传统的佛教建筑的典型形态、装饰元素、佛教艺术品来反映佛教建筑的文化性时,建筑的文化性也就逐渐向民俗文化的属性倾斜 在对建筑文化性的思考中我们逐渐认识到,不论是建筑的精致文化,还是民俗文化,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价值观,对于建筑的认知,这种价值观是不分层次的。这对于灵山梵宫这一具有宗教和民俗双重名片的建筑的设计,尤其需要准确认识。  

建筑如何体现文化? 有了以上对建筑民俗性的认识,接下去就是如何来体现的问题。 通常而言,简洁总是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和价值取向。但在灵山梵宫的设计中,无论是对佛教文化还是民俗文化的阐述,都需要通过大量具象的建筑形体和装饰来实现;无论是塔、法轮、莲花、光相,还是菩提树、祥花瑞兽,如何与建筑相结合,建筑师都缺乏相应的经验,怎样做都相当别扭。 所以,我们首先形成共识,对于具有佛教文化和旅游文化双重特性的梵宫建筑,装饰不是罪恶而是适宜的构成元素。 其次,粗制滥造或是与建筑不相适的装饰才是罪恶,如何来控制装饰使之成为建筑的有机组合,是将佛教文化、民俗文化结合到建筑文化之中的关键。 具体到如何在当代建筑中与民俗性的装饰相结合,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设计和控制。

1)装配法与单元法 装配法是将一些装饰构件、装饰图案与建筑主体脱离,变化可装配的建筑构件,如同画图建筑,先铺就大调子,然后用装饰进行细部处理 单元法是无论内外立面进行标准单元、转角单元等模数化的划分,将复杂的立面转化为数十个基本单元。这样既符合建筑美学,也为深化设计和施工提供便利。

zhutafangda

图为梵宫华塔主塔

  2)先编号再设计加工 对于差不多是巴黎圣母院的十倍体量的建筑,艺术品装饰的工作量也是巨大的,要在一年之中完成所有的建筑内外装饰是不可能的,艺术装饰只有在细致的创作、精美的加工的前提下才能杜绝粗制滥造的可能。这就需要进行先期规划而后分步实施。在室内设计中将规划的艺术装饰进行编号,进行尺寸控制;同时对作品的风格、手段及色彩进行初步的规划。然后由业主委托相关的艺术家进行创作,才能最终保证佛教文化、民俗文化的艺术品味,并与建筑艺术相得益彰。

  3)把技术藏于民俗艺术之中 在梵宮,展现在台前的是大量精美的民俗艺术,而其背后则暗藏了现代建筑技术的玄机。现代建筑技术需要处理好和传统艺术的关系,使两者相得益彰如在剧场的顶棚,象征佛教圣境的1344瓣莲花的即是1344盏莲花灯,灯可以不断地变幻光和色,无穷无尽,浩瀚而神秘。这动人的效果是依靠LED灯海,通过电脑编程来实现的(这一灯光技术获得中国照明技术的最高奖项)。同样,展现佛主成道故事的舞台是国内唯一的270度的舞台,剧中场景是传统而富有艺术性的,这些场景一幕幕把观众围绕在了中间,其背后是最先进的舞台技术的保障。

shengtan

图为梵宫圣坛  

民俗的美是可以被现代人所感受到的,但如何与现代建筑相结合,案例并不多。梵宫是我们的一次实践,从最初的创作观念的确定,到设计手法的运用,到最终的项目落地,我们经历了不断研究、调整、再认识的过程。 让现代建筑去展现传统民俗之美是可以被完美实现的。

waijing

图为灵山梵宫外景

—END—  

【版权说明】 本文作者为钱健(现为上海圆直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转载时请注明出处,谢谢。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