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本源看世界艺术的发展

dsfadsafdsaf

坛城,又名曼荼罗,梵语“Mandala”,其源于古印度的一种密教图案, 它以几何图形为基底,配以装饰性的动植物图案、法器和各类宗教人物形象。不同的密宗信徒对其供奉膜拜,以其作为精神修炼的参照。

 

对于修行僧侣来说,可以通过坛城达到精神世界与神灵的沟通。对于一般信徒而言,它是供奉神佛的神圣对象。以风、水、火、土等为基本元素,十字定格图案为基架,十字中心绘制本尊神或佛像,运用方和圆这两种基本图形从中心向外周发射,交替使用莲花圈、金刚圈,形成图形变化平衡,这是印度密教最本源的形式。

 

 

同时坛城被视为最神圣、最奥秘、最具特色的代表性的宗教艺术,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影响巨大。佛教传入中国后,在藏传佛教中更加发挥极致。

 

其特征是十字对称,中心突出,四周辐射,方中有圆,圆中套方。形态有二维的也有三维的,但无论如何,中心和边缘的原则一定存在。这种特征吻合藏传佛教关于世界的本源、主体和结构的思想理论

 

作为宗教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坛城常被用在佛教建筑和室内装饰上。如建筑群体布局、室内结构布局、平面造型和立体造型等。

在建筑群体布局代表上,位于山南地区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桑耶寺是坛城建筑群体布局的经典之作。其是西藏第一座藏传佛教寺庙, 始建于公元八世纪,建筑群总平面为直径约366m的圆形,占地面积约9公顷。

 

平面中心是乌孜大殿, 象征宇宙的须弥山。围绕大殿,建造红、白、青、黑四座塔, 象征四大天王。南北分别建日月二殿, 第三层次的东、西、南、北四方位上四座建筑象征“四大部洲”,其造型分别为“东胜神洲半圆之相”、“西牛贺洲圆形之相”、“南赡部洲肩脚骨之相”、“北俱卢洲四方之相”。最外围的圆形石墙象征宇宙世界的边缘。

 

 

在平面装饰上,坛城被大量运用在壁画、“唐卡”上。其造型各异, 普遍为三层, 外面三层四层分别为护法火焰墙, 火焰以外为生物界,包括人类和各种动植物,和圆相接的内城为方形建筑,四面有门,中为殿堂, 其形式或方或圆, 在其中央画一佛或一菩萨像作为本尊。此外周围又有一层或二层画诸菩萨或护法诸天神, 成为外院,一般用白、蓝、黑、黄、红、绿六色来表现护城河或建筑的装饰结构。

 

02312312312

 

在众多寺院中,还可以看到使用各种材质制作的立体坛城。比如在布达拉宫内,有木雕上彩和泥塑上彩的坛城。在四川阿坝藏区,还有一种彩砂艺术,以各种颜色的粉砂为主原料,堆砂成型,制作一座富有特色的坛城。这些坛城既是供奉物,也是装饰物。

 

图为坛城原始状态

当佛教传入藏区时,它是作为宗教信仰、佛教伦理学和宗教艺术而传入的,而“坛城”艺术正是佛教艺术中突出的、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是在印度佛教密宗坛城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藏族文化之后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藏传佛教文化艺术。它已不再是印度佛教密宗中的坛城,它正以藏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而走向世界,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

- End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收集

 

<<上篇:
下篇:>>